最近,翻来覆去在想一个问题: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与繁荣究竟来自哪里?说改革开放,那是当然的了,但多少有点概念化。改革开放的精髓是什么呢?是当中的什么因素促成了这种发展和繁荣呢?
(资料图)
我觉得,其实就一句话,从紧绷走向放松。
让我们从1978年开始。那几年当然发生了许多大事,但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,我就不重复了。我想说几件非常不起眼的小事。正是这样的一些小事,成为中国人走向新生活、实现社会生活正常化的起点。也正是这样的一些小事情,像肥料一样,滋养了后来中国几十年的繁荣。
第一件事情,喇叭裤开始在大城市流行。所谓喇叭裤,是一种裤腿肥大呈喇叭状的裤子。今天的人们可能觉得,不就是一条裤子吗?但要知道,在此前,喇叭裤之类的服装,被称之为奇装异服,没有任何特点的单调的灰色和蓝色衣服是人们着装的统一标准。
喇叭裤带来的是社会风尚的一发而不可收的变化。1978年6月8日,美国《基督教科学箴言报》报导说:中国的妇女开始涌向百货商店,从有限的供应品种中选购衣料。在城市,新时兴的是卷发和电烫发型。北京排队最长的地方是理发店。俗称:烫个“鸡窝”最时髦。
衣着是内心世界的展示,这是一种既表面又内在的变化。单调而统一的服装,不仅仅是因为物质的匮乏,也是从外表到内心的一致化要求。单调而统一的服装所包裹的,一定是一种拘束而紧绷的灵魂。因此,这是一场灵魂的新生。
第二件事情,报纸上出现商业广告。1979年1月4日,《天津日报》刊登了一则“天津牙膏主要产品介绍”,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条消费品报纸广告。1979年3月15日,上海《文汇报》刊登了第一条商业广告,瑞士雷达表的广告。
后面这条广告很有意思:广告上的图片不是照片,而是手绘的;当时中国市场上并没有雷达表卖,雷达表进入中国市场是4年以后的事情;这块雷达表的价格很贵,大致相当于上海一名普通工人20年的工资。我不知道这条广告的商业效果如何。据说,当时的瑞士雷达表总裁后来回忆: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完全开放,但是意识到了中国市场有潜力可挖掘。
但不管这则广告对雷达表意味着什么,对中国来说,则是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。据说,广告刊登后,上海有700多人到黄浦区的商场里去询问雷达表的情况。可以说,这是在WG之后,中国普通人第一次在生活或者说消费的意义上,将自己与世界联系在了一起。人们内心中世界形象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。
第三件事情,1978年10月,恢复奖金制。按当时的规定,奖金总额按职工工资总额10-12%提取,同时,在事业单位试行一次性年终奖,人均10元。1979年7月,《人民文学》发表了蒋子龙的短篇小说《乔厂长上任记》。乔厂长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,就是实行物质刺激。我们知道,在此之前,一直实行的都是政治挂帅、思想领先的原则,而物质刺激则是批判的对象。
与上述改革相伴随的,是物质生活重新回到社会生活的中心,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开始成为堂堂正正天经地义的事情。同时,一个社会努力创造财富才是正事,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。物质的力量冲破了原来虚幻的茧房,应当说,这是一个正常社会的基石。
有人看会说,中国繁荣之谜这样宏观而庄重的题目,您怎么就用这几件在今天看来平平常常理所当然的小事来讨论?其实,社会的密码往往就隐含在这些小事之中。从这样的几件小事中,我们可以看到,人们的精神在变,社会的气质在变:从紧绷苍白到丰富和放松,从封闭隔绝到开放和发散,从虚无缥缈到脚踏实地。
当将近十亿人的灵魂和生活发生这种巨变的时候,经济繁荣的到来还会令人奇怪吗?更进一步说,这给我们今天的启示是什么呢?
标签: